生態農業的發展是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發展生態農業旅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發展農業生態旅游不僅使我國大量的農業生態資源 得以充分運用,還使農業收入得到提高,對協調我國經濟與環境關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生態農業旅游?
生態農業旅游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結合旅游業的新型生態農業模式。在農業生產為依托的背景下,開發具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農產、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通過農業和旅游業的結合,突破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建立起以農業養旅游、以旅游促農業的互動機制。
二、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的特點
1、生態性
地域寬廣、農業資源豐富,但存在著明顯的季節差異和地域差異,其使得農業旅游資源受到較大限制,不能充分利用到旅游業發展中去。所以,在開發利用農業生態資源的同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農業旅游的首要前提是要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較高的環保意識,才充分體現出農業生態這一有別于其他旅游形式的特色。
2、人為性
農業旅游地的旅游資源都是原生態自然資源,人為改造的成分較小并且破壞性不大。農業旅游本身具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再加之人為融入濃厚的鄉村文化,使其更具有農業生態旅游更具人為性。
3、不穩定性
農業生態旅游與其他旅游形式相比較,其具有不穩定性,主要表現在農業生態資源的波動性。其他旅游形式受到人為因素控制較大,在遇到較大波動時通過人為的開發改造達到其穩定的目的,而農業生態旅游則主要以自然資源為發展前提,不能對其過于破壞和控制。農業生態系統其結構和功能較為復雜,如若長期受到人類的頻繁干擾,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將較大。
三、生態農業旅游發展前景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業生態旅游越來越受廣大游客的青睞,滿足了多層次,多樣化的人群需求,緩解了我國過度開發旅游資源對環境產生的破壞,使農業在新的模式下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還使我國旅游業尋找到了新的發展道路。所以,農業生態旅游在我國旅游業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